一個有系統的籃球隊第一個該有的戰術就是快攻路線,我想這應該沒什麼人會反對,現今的籃球比賽節奏越來越快,如何在快中求穩、降低失誤並接續早期進攻系統(Early Offense)是每個教練和每隻球隊都在不停鑽研的課題,在籃球運動員越來越強壯、越來越快速的時代,這個課題是永遠存在的必修課程之一,今天來介紹快攻系統(Fast break)的二大基本分類及討論台灣籃球員到底適合哪種快攻系統。
不管是多複雜或多簡單的快攻路線推進都只能從中路或邊線來發動,而這二大快攻系統的代表即為歷史悠久的北卡快攻路線和大家耳熟能詳的韓式快攻路線,又稱為邊線快攻及中路快攻,屬於固定式快攻範疇(韓式快攻較偏向於開放式快攻)。富爾特素材
先來介紹北卡快攻路線。它的第一個規則就是控球後衛1快速的邊線接應〈圖一),控球後衛接球後的第一個選擇不是中間突破分球,而是將球快速的傳導至跑到前場強邊45度角的前鋒箭頭3手上,在此就正式展開北卡快攻路線的攻擊。(圖二)
其他人現在要做什麼呢?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現在的位置,前鋒箭頭2已經跑到弱邊45度角,4已經拖車到禁區附近,5則殿後(4和5可互換)。(圖二)
這時球在3的手中,他可以選擇投籃、切入、傳球給拖車4(圖三),1則必須快速的沿邊線推進至前場準備接應沒進攻機會後的3的傳球(圖三),此時5也已經拖車至三分線弧頂,3傳完球要拉到強邊底線或直接運球至強邊底線傳球給1或4(圖四)
1可選擇傳給4低位單打或傳給5〈圖五〉,5如有投射能力可做投籃選擇及切入或選擇傳給4和2〈圖六〉,2可選擇投籃、切入或傳給隨球移動的4低位單打,2和4可傳給切入的5〈圖七〉,回到原本的3-2落位進攻位置〈圖八〉〈5不一定要空切,也可以反方向掩護1,依教練員設定的Early Offense位置為主〉,北卡快攻路線的第一波攻擊到此結束。之後著名的北卡二次快攻是屬於Early Offense的部份,在此不另做解說。
北卡快攻路線的優點在於可以快速的推進到前場,並減少無謂的失誤發生。
◎ 北卡快攻路線的變化
當控球後衛1無法在第一時間傳球給前鋒箭頭3時,要快速沿邊線運球推進至前場45度角,並隨時注意中路的拖車4和無法接球繼續跑位至強邊底線的前鋒箭頭3有無傳球機會。(圖九)
當控球後衛1的邊線推進路線被防守者阻擋時,必須快速的往對側邊線運球,有機會則快傳給前鋒箭頭2或自己帶到對側45度角邊線,切勿在中間停留,一切快攻路線皆不變,只是轉換邊攻擊(Ball Reversal)。(圖十)
再來介紹韓式快攻路線,相對於北卡快攻路線之於邊線,韓式快攻路線強調的是有傳中路的機會絕不放過,只要中路有機會就是以多打少。
當控球後衛1接應時(圖一),前鋒箭頭3跑到強邊前場45度角,2(在此為第二控球)假裝往前跑後空手切至中路接應1的傳球,4(在此為前鋒箭頭)沿邊線推進至弱邊45度角,5則殿後(圖二)。
圖三 圖四
韓式快攻路線的優點為突破性強,是具有強大攻擊力的快攻方式,經常可以造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 韓式快攻路線的變化
1沒機會傳2時自己往中路突破,3一樣深切至對側經由4的掩護切出,2則拉至右側45度角,此時依照1的傳球和跑位路線發動攻擊。(圖十)
當1直接傳給3時,2可選擇往兩邊底線空切,1則要跑到對側45度角,此時依照2的跑位路線發動攻擊。(圖十一)
那到底台灣籃球員適合北卡快攻路線又或是韓式快攻路線呢?
韓式快攻路線需要場上5人的良好默契和觀念配合,且要隨時保持空間和三角原則,在中路的控球後衛需要廣闊的視野,絕不黏球,傳球之後需快速跑位拉開中路空間,如果默契不佳或中路黏球就無法順利展開攻勢。
北卡快攻路線需要一名快速靈巧的控球後衛,將球以最快的速度傳導至前場發動攻勢,視野反而不是最重要的(當然有是最好)。
現在來談到中路運球和邊線運球的安全問題,中路運球所要面對的威脅有前方的防守者及後方拖車的退防干擾(這部份有時因前鋒箭頭跑位的空間距離不當而使得干擾更多),最近的瓊斯盃即可見到號稱我國最佳控球的李學林,在進行快攻中路運球時無法突破前方防守者,反而招來對方退防球員的你一手我一手的撈球對待,為了護球而無暇顧及到已跑出空檔的雙箭頭前鋒隊友,白白錯失了很多寶貴的快攻或反快攻機會〈圖一〉,李學林已經是我國首屈一指的控球後衛,還是經常發生為了顧球而顧不到隊友的情形發生,韓式快攻是否適合台灣籃球員,台灣教練員應該再思考。
學林的問題不是在國際賽才發生的,SBL賽季中也經常發生,也不是只有他才如此,大家可以注意一下,中路突破不成後往邊線運球,此時已過了5~7秒,球還在控球手中,一個球也沒傳出去,要稱讚皓呆和志群有注意到這點,不過中路運球失誤的次數還是偏高。
再來談北卡快攻路線有別於韓式快攻路線的好處(很明顯的我有偏向北卡快攻的嫌疑),北卡快攻的邊線推進為控球後衛開啟了良好的視野,邊線和中路的傳球角度遠遠不同,在邊線可以完全看到全部隊友的動向〈圖二〉,更重要的是邊線為控球後衛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屏障,總不會有人從場外衝進來撈你球吧,可以將注意力完全放在雙箭頭和拖車上,有機會也可自己突破,是非常安全且快速的一種快攻方式,目前美國大學乃至於NBA大多都採用北卡邊線快攻的模式,攻擊的多和失誤的少,請問您是教練會選擇哪一種?
以上介紹的2種快攻路線只是基本路線,依教練員的偏好還可以衍生出不同的方式,例如雙箭頭底線交叉換位、弱邊箭頭空手切的強邊堆積、強邊清空的Pick and roll模式等等,台灣教練員應該好好想一想什麼是最適合台灣籃球員的,而不是一昧的崇尚韓流。
湘琴的老公 2008.07.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